一、实施背景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全球经济格局,成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在数字经济驱动的产业变革下,数字商务人才需求激增,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难以满足产业升级需求,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经济管理学院主动适应数字经济时代企业对智能技术升级改造和商务管理高级技能人才的需求,明晰组群逻辑,积极进行电子商务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二、主要做法
(一)明晰组群逻辑,明确电商人才培养新要求
依据营销推广、运营服务、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业务财务、风险控制等工作范围,构建了“产业链—人才链—职业活动—专业群”链条,实现产业到专业的映射,如下图所示。在数字经济驱动的产业变革下,企业的运行方式和场景出现了巨大变化,这种创新对人才的职业素养、动手能力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新要求,具备大数据等技术能力的复合型财经商贸人才为企业所急需,急需培养面向供应链管理师等职业,培养掌握新技术、新方法、新规范,胜任运营与管理岗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管理+技术+创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图1 产业链与专业群协同发展关系图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人才发展高地
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实施“双主体、双身份、双导师、双场所”的学徒培养模式,校企双主体育人,学生以“学生+学徒”双身份参与专业课程学习和项目实践,由“企业技能导师、企业职业导师、学校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组建双师结构化教学团队。通过学训理实一体,学校与企业教学场所互换,学生通过“识岗—跟岗—轮岗—定岗”实现从“新手—熟手—能手—专家”的分阶段递进式能力提升,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操作技能,达到以产定教、以教促产、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目的。
(三)关注数字经济动态,动态优化专业群模块化课程体系
图2 专业群课程体系
基于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优化专业课程内容,系统融入新技术、新业态、新规范,完善“平台共享、方向互选”的模块化专业群课程体系。对接职业标准、技能竞赛标准、“1+X” 证书标准,重新梳理岗位的关键技术需求,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将岗位要求融入专业标准、赛证标准融入课程体系、思政元素融入项目内容,构建“宽基础、精专业、强素养”的专业群课程体系,与企业、行业打造一批对接岗位链的核心课程,形成岗位需求与人才培养目标无缝对接。
(四)强化双师队伍建设,打造教学创新团队
依托代产业学院、教师发展中心等,聚焦锤炼教师教学基本功,开展“五阶段”进阶培育,按照新任教师—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带头人—领军人才五层级师资梯队,联合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资源,分层分类,精准培养,通过名师讲堂、结对子计划等形式提升教师素养,通过企业挂职、培训交流等方式锤炼提升教师“教学-实践-科研-服务-文化传承”五大能力,形成全程化、进阶式职业生涯育训体系。根据不同类型教师的技能提升需求,实施教师“启航-续航-竞航-领航-远航”工程,有效促进了教师能力持续提升。
(五)共建产业学院,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
万声通讯实业有限公司与必威西汉姆官网在多年校企合作基础上,双方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平等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达成“现代服务业产业学院战略合作”,共同创建万声现代服务业产业学院。
现代服务业产业学院根据自身职能定位和发展需求,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二级学院院长负责制,成立产业学院专班,下设专业教研室、综合办公室和学生工作办公室,设专家指导委员会,为产业学院的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技术研发、日常管理等提供咨询和指导。产业学院院长、副院长负责产业学院的日常管理工作,结合产业学院自身禀赋特征,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模式,增强“自我造血”能力,打造产教融合示范区,实现产业与教育相结合、教学与生产相结合、能力培养与岗位标准相结合、高校教师与企业工程师相结合。
通过“五共一同”的合作模式,校企双方依托产业学院,在人才培养、技术技能培训、生产实践和技术攻关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建立人才共育、师资共融、生产共担、技术共研、利益共享的协同合作模式即五共一同),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打通了育人关键环节障碍,与企业形成了“命运共同体”,取得了双赢的效果。
图3 产业学院合作模式
三、取得成效
(一)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根据第三方评价机构报告,专业群历届毕业生就业率均达94%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达到97%,合作企业明确表明我们学生专业基础好,操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在实践岗位很快被重用。2022年以来,学生省级以上竞赛中获一等奖8项、二等奖45项,三等奖100多项;毕业生考取了电子商务数据分析、网店运营、直播电商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通过率接近100%;100余名学生升本,多位同学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校内菜鸟驿站由学生运营,服务全校8000余名师生。
(二)专业建设成果显著
教学改革成效显著。2022年以来,团队成员连续三年参加山东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多次荣获一等奖和三等奖,立项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省级精品课程顺利验收,立项15门校级信息化改革课程建设,活页式教材立项2项,发表论文14篇,开展专业技术服务和社会培训到位资金达400万元。2024年电子商务教学团队被评为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专任教师赵霞被评为山东省青年技能名师。2023年以来,电子商务专业群共立项课题17项,其中14项省级课题,3项校级课题;结项5项,4项省级,1项市级课题。积极推动专利发明转化,2023年以来共申请专利10项,其中实用新型专利8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专利内容涉及财务、商务办公等领域。
学院坚持强化实践教学,突出专业特色,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广饶县电子商务协会副会长单位,与山东渤海峰源置业有限公司共建渤海峰源商学院,与天津滨海迅腾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共建滨海迅腾电商学院,与山东明朵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共建电商创业孵化基地,与万声通讯实业有限公司共建现代服务产业学院,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提供新商科技术技能人才。2022年,我们电子商务专业群实训基地被评为山东省2022年度山东省跨境电商孵化机构试点单位。
(三)服务社会能力明显增强
经济管理学院以服务区域经济,助力企业发展,推动创新创业为宗旨,为企业和社会提供高质量服务与培训。学院开发了党建与思政、财经、电商、管理、营销等人才培训和个性化研学6类培训30余门课程。依托现代服务业产业学院,构建校企“双元”育人模式,成立了现代服务业产业学院理事会,成为抖音唯一校园职场项目,顺利引进阿里标注等项目,2023年全年产值突破1000万元,达1013.27万元,学校创收到账100万,2024年学院创收70万。
以电子商务实训基地为平台,既为学校履行服务地方职能、扩大服务面向、促进开放办学提供了支撑,同时也提升了学校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接待各级专家领导调研考察20多次,并通过专业教师宣传推广到山东省各高职院校,起到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开展电子商务社会培训,年培训超1000人次,年均企业服务到款超200万元,率先启动广饶县“电商直播”专项能力培训,建成电商职业技能鉴定站,开展了电商直播员等工种的鉴定工作。建立了电商科普基地,为东营市免费提供培训100余场,受益群众超过5000人次。
四、经验总结
通过实施电子商务专业群人才模式改革,在学生专业能力提升、就业质量提高和产教融合深化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各方之间的协同合作,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加大实践教学资源投入,优化实践教学环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同时,密切关注行业发展动态,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培养更多专业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