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赋能型培训体系构建:破解托育机构回应性照护能力不足的困境

作者:教师教育学院 时间:2025-03-25 点击数:

摘要: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针对托育机构教师存在的“机械回应、信号解读偏差、共情能力弱”等问题,以“回应性照护能力提升”为核心目标,联合区域内托育机构开展“三阶赋能”行动:一是开发“婴幼儿行为信号解码+情境模拟”双轨课程体系,二是构建“分层培训-实战演练-动态评估”闭环培养模式,三是共建“托育教师回应性照护能力评估标准”。

关键词:回应性照护、高校赋能、分层培训、托育师资、评估体系、产教融合

随着三孩政策推进和托育行业快速发展,托育机构面临回应性照护能力不足的严峻挑战:调研显示,85%的托育教师未接受过系统化回应性照护培训,普遍存在机械式回应、信号误读、共情缺失等问题。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婴幼儿托育专业存在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脱节、课程体系滞后于实践创新的矛盾。在此背景下,我们基于婴幼儿发展心理学理论优势及产教融合资源整合能力,联合区域托育机构,旨在破解“教师能力弱—服务质量低—行业发展慢”的恶性循环,探索高校支撑托育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

为解决托育机构教师回应性照护能力不足的问题,我们联合区域托育机构构建了“高校主导、机构协同、标准引领”的赋能体系,通过“三阶赋能”行动全面提升教师能力:一是开发“婴幼儿行为信号解码+情境模拟”双轨课程体系,强化教师对婴幼儿行为的敏感性与解读能力;二是建立“分层培训-实战演练-动态评估”闭环培养模式,针对新手教师、骨干教师设计差异化培训内容,并通过真实照护场景模拟等工具提升实操技能;三是共建“托育教师回应性照护能力评估标准”,从信号识别、共情能力、发展支持等维度量化教师表现,形成“培训-实践-反馈-优化”的可持续改进机制。

通过4年实践,累计培训托育教师260人次,教师回应性行为达标率从42%提升至78%,同时,我们出版《婴幼儿回应性照料》活页式教材,成功探索出“高校赋能、机构协同、标准引领”的产教融合新模式,获校级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

通过“理论课程开发+实训平台建设+评估标准制定”三位一体的赋能模式,精准破解托育教师回应性照护能力不足的痛点;同时,分层培训、双师协同、动态评估等创新举措确保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然而,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方面仍有提升空间,下一步将推动《婴幼儿回应性照料》精品资源课的建设,进一步扩大赋能范围和服务效能。

版权所有 © 必威西汉姆官网--教务处  地址: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迎宾路361号  电话:0546-6881318  
Copyright 2008-2021 必威西汉姆官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602917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