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校共建聚合力 思政育人谱新篇
作者:基础教学部 时间:2025-03-10 点击数: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必威西汉姆官网积极寻求与地方文化机构的深度合作,旨在通过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进一步丰富思政教育内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经过精心筹备,学校分别与东营市历史博物馆和《共产党宣言》陈列馆签署了共建协议,并成功举行了揭牌仪式,标志着馆校合作的新篇章正式开启。

一、主要做法
(一)馆校共建,携手打造“四环”红色课堂
1.课前环节:馆校共商,协商筹备授课内容。在授课主题上,结合博物馆馆藏红色资源和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馆校双方共商拟定红色课堂授课主题,在此基础上共同策划授课方案。在授课内容上,馆校双方事先做好分工协作,相互交流所设计的授课内容,避免内容的无谓重复。在授课场景上,博物馆积极推出“行走的博物馆”,高校提供场地,馆校双方共同商定授课所需红色场景,切合授课主题和内容共同布置红色教学场景。
2.课中环节:馆校共上,联袂开展现场教学。馆校双方联袂向学生开展现场教学,馆校共上红色思政课。博物馆讲解员结合馆陈红色资源或红色史料展板向学生讲解红色革命故事,以情感教育方式讲述革命先辈的革命事迹及报国之情。学校思政课教师主要从系统性、学理性、史料性视角将红色展陈内容与教材相关内容融会贯通,交相辉映,深入讲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3.课末环节:馆校共情,引发学生内心体验。现场教学最后五分钟时,馆校双师共同引导学生沉浸体验红色场景,畅谈自己的所思所感,将思政课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现实感悟。最后,思政课教师启迪学生感悟革命先辈的精神力量,学习并传承红色精神,将革命先辈的革命精神转化为强大的精神力量,践行到学习、工作和服务社会中,矢志报国奋斗,进而实现思想升华,实现思政课教学目标。
4.课后环节:馆校共抓,巩固学生学习认知。通过馆校共同设计课后教学任务,由学生在参访报告、微视频、手抄报、海报中任选一种形式,完成作业;要求作业能表达出对革命先辈的怀念之情,充分体现出自己的真切感受。通过作业巩固深化学生对红色课堂的认知,促使他们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
(二)馆校共推,协同融入三个课堂
1.馆校共同夯实第一课堂教学内容。博物馆向学校提供数字化红色馆藏资源,学校将其融入第一课堂教学内容;学校依据高校学生的不同学段设置不同的学习主题,将博物馆馆藏资源承载内容分别融入思政课教学内容中;把博物馆红色资源转化制作成为一幅幅生动照片,讲述照片所承载的红色革命故事;立足第一课堂教学,巧妙融入博物馆数字资源拓展教学内容;以博物馆云展览作为网络教学平台,打造全景式、沉浸式、体验式的课堂教学场景,拓展第一课堂学习空间。
2.馆校共同推进第三课堂社会实践。馆校合作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将馆校共建融入思政实践课的实践项目之中;结合教学进度和重大纪念日,组织学生参访与学校合作的博物馆并完成实践作业;引导学生到实践基地开展红色资源和红色文化社会调研,探寻红色资源发掘路径。参访学生把实践内容制作成社会实践报告、微视频等,作为思政课上鲜活的典型案例上台展示交流、研讨,分享社会实践心得。

(三)馆校联动,互访对方相向而行
1.邀请博物馆进校园。学校定期邀请博物馆专家、讲解员等人员来校为学生现场讲解,讲述革命先辈的红色故事。结合“国际博物馆日”等重大日子,邀请博物馆流动巡展进入校园
2. 组织学生线上线下参访博物馆。以重大节日、纪念日为契机,学校组织学生走出去,带领学生线下参观红色博物馆;不仅要到博物馆缅怀革命先烈,还要通过研学开展项目式、探究式、体验式学习。对路途较远的红色博物馆,引导学生以网络方式参访其线上虚拟展馆,开展虚拟沉浸式、互动体验式的学习,充分发挥出红色虚拟展馆的育人作用。
二、工作成效
(一)思政教育质量显著提升。
通过馆校合作,学院的思政教育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学习了理论知识,还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
(二)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实践教学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还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学生在参观、学习和交流过程中,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社会反响热烈。
馆校合作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的做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这不仅为学校提供了优质的思政教育资源,也为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和社会服务功能提供了新的平台。
三、经验启示
(一)教学主体力推双师教学。
改变仅由博物馆讲解员宣讲的单师现场教学模式;在讲解员宣讲红色故事后,由学校思政课教师结合展陈内容及思政课程相关知识点,为学生进行理论教学。课堂采用双师教学模式,讲解员注重情感教育,思政课教师注重理论梳理、总结和升华。
(二)教学过程注重沉浸体验。
通过展陈红色场景,双师以具象化、场景化等接地气的现场教学形式,将情景体验与理论学习相结合,有机运用观看、解说、互动、体验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沉浸式体验熏陶,畅谈内心感悟,传承红色基因。
(三)教学空间用好三个课堂。
全方位开展馆校共建,馆校双方在夯实第一课堂教学内容、融入第二课堂校园活动、拓展第三课堂社会实践教学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共同推动馆校共建工作的专业化、常态化,共同打造一批馆校共建红色思政精品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