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时代构建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长效机制,融入红色文化资源是关键一环。红色文化资源的融入不仅丰富了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还增强了课程的时代感与亲和力,促进了思政教育的系统性、连续性和针对性,同时对培养青少年爱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精炼红色文化资源、深挖课程思政内涵、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完善评价激励体系等,实现红色文化资源与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的深度融合,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创新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探索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的创新路径,既是回应课程思政建设标准的期盼,也是遵循学生成长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对构建高质量思政教育体系,培养具有坚定信念、深厚爱国情怀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少年具有深远意义。
一、深挖思政教材内涵,融入一体化红色文化元素
为构建一体化红色资源宝库,我们应深入发掘红色文化资源,全力探寻其历史底蕴,系统整合这些资源,深度开发其教育价值,通过协同共建,精心打造一个红色文化传承平台,以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的高效利用。
1.深入发掘红色文化资源,全力探寻历史底蕴。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和还原,更是新时代教育创新的重要举措。我们通过组建跨专业的团队,系统开展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工作。在选取红色文化资源时,本着“优中选优”的原则,选取那些具有代表性、教育意义和时代价值的红色文化资源,如重大战役遗址、重要领导人故居、重要历史文献等。尤为重要的是,应充分发掘本土红色文化资源,这些资源往往有着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对这些资源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利用,有助于构建一个层次分明、内容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库,为课程思政注入鲜活的生命力,还能形成连贯、递进的课程思政教育体系,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2.系统整合红色文化资源,深度开发教育价值。在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应积极吸纳思政课教师以及红色文化领域的相关专家学者,组建红色文化资源整合团队。对所收集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全面的梳理和系统的评估,明确其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教育价值。为确保资源的有效整合与高效利用,团队应对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类整理,标明资源的名称、来源、历史背景、教育价值及与各学段教材的契合之处,为后续的课程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整合红色文化资源的过程中,应始终秉持对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青少年成长成才规律的深刻把握,力求红色文化资源能够与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的需求充分契合。
3.协同共建红色文化资源宝库,精心打造传承平台。为高效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这些宝贵的资源变成文字、图片、视频、音频,供各学段教师与学生使用。同时,也应注重线下红色资源的利用,依托红色文化展馆、纪念馆等实体场所,精心组织学生参与红色研学活动,通过实地参观、亲身体验,加深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在线上资源库的建设中,我们特别注重线上资源库与线下资源库的互动衔接,形成一体化资源库。通过技术手段,师生不仅可以线上浏览和学习红色文化资源,也可预约相关线下活动,从而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为确保资源库的不断优化,我们应建立科学合理的用户反馈机制,泛收集意见,根据实际需求持续改进。在资源的适配上,应充分考虑各学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精心开发契合各学段学生学习的红色资源,确保红色文化资源能够科学、高效地服务于各学段思政课教学。
二、深挖专业教材内涵,融入一体化红色文化元素
为进一步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我们全面深挖思政教材内涵,提炼红色文化元素,并确立这些元素与教材内容之间的关联映射,从而将红色文化资源有机融入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
1.全面深挖教材内涵,提炼红色文化元素。为推进红色文化资源深度融入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必须全面深挖专业课程教材内涵,并精准提炼相关红色文化元素。我们不仅对专业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并从教材的深层内涵链接到相应的红色文化元素。具体而言,利用经典文学作品或红色故事作为载体,通过深挖其蕴含的红色文化元素,提升学生的红色文化素养。我们不仅引导大学生从更深层次上理解和把握红色文化资源,还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受红色文化的巨大魅力。
2.确立红色文化资源与教材内容的关联映射。“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将其与教材内容建立联系,不仅能增强课堂教学的思想性和理论性,还能拓展实践教学途径,增强实践育人效果为了提升红色文化资源与教材之间的契合度,努力发掘红色文化资源与教材之间的内容契合点和目标契合点。教师选取重要历史事件、理论思想、重要人物及成就等作为链接思政课教学的红色文化资源,深化学生认知,培养其正确的历史观及政治觉悟。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红色文化与国家发展和社会建设之间的联系,助其形成专业。
三、革新专业教学模式,打造一体化红色沉浸课堂
为打造一体化红色浸润课堂,应不断革新专业教学模式,通过虚拟现实技术重现红色历史场景、策划互动式教学活动、开展移动思政课教学等增强学生的沉浸式体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1.运用虚拟现实技术,重现红色历史场景。在课堂上,引入虚拟现实(VR)技术,模拟红色历史场景,从而给学生带来沉浸式学习体验。课堂上,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等现代科学技术设计生动、有趣、鲜活、形象的课程内容,将历史事件、先进事迹、红色故事、精品路线等数据化,创设高沉浸、低延迟、大视域的教学情境。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思政课堂的内容,增强了学生的体验感,也有效地提升了课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2.策划互动式教学活动,增强学生沉浸体验。为提升课堂教学的互动性,设计了一系列互动式教学活动,以确保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得以精准传递。在讲述革命历史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逐步进入历史情境,体会人物心理和情感变化,加深对于革命英雄人物形象及崇高品质的理解。同时,教师也可鼓励学生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故事创编,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以此加深对红色文化资源的理解与记忆。为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在课堂上设置红色文化知识抢答或主题辩论赛,通过活动检验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掌握程度。针对大学生,可以利用一体化红色资源库作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重要阵地,充分满足大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3.开展移动课堂教学,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为借助红色文化资源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尝试开展现场体验式教学、红色研学旅行、主题项目式学习等活动。组织学生到刘集红色教育基地进行实地参观,通过现场讲解、互动体验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教师引导学生围绕红色文化进行选题,通过实地考察和调研,撰写调研报告、制作微视频、拍摄微电影、进行成果展示等,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自信心、表达力和实践能力,也有助于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承。
四、精进教师队伍素质,夯实一体化师资根基
为夯实一体化师资根基,可以通过组织红色文化研训活动、开展教学研讨,提升教师红色文化素养,共享红色文化资源应用心得,建立课堂思政一体化共学共研共训机制、资源整合互通共享机制。
1.组织红色文化研修,提升教师红色文化素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打造一支能够深刻理解红色文化精髓、熟练掌握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技巧的教师队伍,需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相关培训。组织开设了红色文化专题讲座,全面准确地向教师传授红色文化相关知识。同时,也积极邀请红色文化领域知名专家学者进行专业指导,进一步提升教师红色文化素养,让教师在红色文化的融入上做到真信、真懂、真用。此外,鼓励教师积极探索红色文化资源在专业课程中的融入方式与教学策略,促进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为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鼓励教师发表见解。参与项目研究、撰写学术论文、参与学术研讨等。通过这些活动,教师不仅可以深化对红色文化的理解,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也能为更好地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2.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研讨,共享红色文化资源应用心得。为深度共享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课程的创新作为,举办课程思政教学研讨活动,邀请思政教师、专家学者等代表围绕红色文化资源的发掘、整合、融入展开研讨。为适应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需求,可以搭建一体化建设线上平台,提供在线教学资源共享、案例展示、经验交流,方便教师进行实时学习交流。与此同时,还可以组织教师开展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课程的“共备一堂课”活动,探讨红色文化资源在课程中的融入方式和应用策略。
五、完善评价激励体系,推动一体化稳健前行
为推动一体化建设的稳健前行,应不断完善评价激励体系,包括构建红色文化资源应用效果评估机制、设立动态多元奖惩机制、加强学生反馈和参与度评价,切实推动思政课教学的持续改进。
1.构建红色文化资源应用效果评估机制。为客观、精准地衡量红色文化资源在教学、科研及文化传承中的应用效果,需建立一套科学全面的评估体系。该体系包括红色文化在教学中的融入程度、学生参与红色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与满意度、红色文化资源对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实际贡献等多个维度。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或专家团队,确保评估结果的公正权威,为红色文化资源的持续优化提供数据支持和方向指引。
2.设立动态多元奖惩机制,激发师生参与热情。为激励教师积极创新红色文化融入方法,应设立动态多元奖惩机制。对在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课程过程中表现突出的教师进行奖励,这包括设立教学创新专项基金、支持相关课程开发与项目研究、开展红色文化教学案例比赛、红色文化教学成果展评、举办红色文化教学研讨会、提供专业发展机会等。通过物质与精神双重奖励,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共同推动红色文化资源在一体化建设中的深度融合。同时,也要对那些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课程不积极的教师给予一定惩戒,如纳入红色文化资源使用警示库,并根据实际情况定期对库内成员进行动态调整。
3.加强学生反馈和参与度评价,推动教学持续改进。学生是红色文化教育的直接受益者,他们的参与和反馈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尺。因此,应建立健全学生反馈机制,定期收集学生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课程的情况反馈,深度了解学生需求。同时,将学生的参与度作为教学评价的重要指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红色主题演讲、红色文化作品创作、红色研学等活动,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行动加深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教师结合学生反馈和参与度评价,及时优化教学内容,调整教学策略,构建课教学良性循环,确保红色文化教育持续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
总而言之,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课程一体化建设是一项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举措。它不仅为课程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更为培养具有强烈责任感与担当精神的新时代青少年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与现实保障。我们坚信,在未来的日子里,随着这一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红色文化资源必将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积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