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弓拳,由基本功法“上撑弓、下钓肘”立地作拽弓状而得名,是由东北西村李氏家族传承至今,据现存《地弓拳古拳谱》(明)、《郭氏八翻拳谱》(清),以及李氏族谱等资料,单从明代算起,至今已传承16代,有500多年的历史,传承谱系清晰,是优秀的武术拳种。关于创拳,有两种说法,一是姜太公传创拳说,二是李氏祖先创拳说,只是拳谱略记或师傅口传。
明代传人李氏十世祖,他自幼随族人习练弓拳,一生痴迷,细致地整理出了地弓拳谱,为该拳的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另有一人称李半仙到少林寺出家为僧,将地弓拳传至少林寺,该拳因此传至各地,现已知的郭氏八翻拳即为由少林寺传出的地弓拳分支。清朝义和团运动地弓拳父子连,一直打到天津。抗日战争时期出现了李天德擂台摔跤挫败鬼子、革命烈士李廷祯率领由党领导的地弓拳队员组成的七联防“武功队”、地下党员李曰德的英雄事迹等。民初的老拳师有地弓拳掌门人李长文、李元成、李洪传、李中道、“神弹弓”李文彬等。地弓拳是当地民风民俗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有“地弓拳开拳就打”等俗语。
自明末至清代,代表拳师有李昌宗,其为第十代传人。李芳亭、李会亭等为第十一代传人。李长文、李元成、李洪传、李文彬等为第十二代传人。民国末年至新中国成立后,有李元龙、李新春、李中道等为第十三代传人。“文革”期至今,有李金顺、李金杰、李金伟等为第十四代传人。90年代后主要有李婷、李正、李通、李浩宽、李莎、李妍、李娉、李思懿等弟子。

